《化学工程与装备》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产学研合作视域下的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创新能力

 
来源:化学工程与装备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各行各业对专业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化工行业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与人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新时代下,随着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加大,对化工类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化工行业的许多分支仍存在着一些生产技术瓶颈,这些瓶颈问题严重制约着化工行业向前发展。因此,这就需要更快、更好地发展化学工程专业硕士教育,为化工行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而高校与相关化工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化学工程专业硕士是培育化工行业急需的实践型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可促进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更好地结合。 一、现阶段影响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产学研合作视域下,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的目标是根据社会实际生产需求,依托高校、化工企业或院所的全面合作,发挥各自主体优势,培养研究生熟练掌握相关化工产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及通过相关化工企业工程实践训练以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实践问题的应用能力。然而,现阶段我国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提升较慢,其制约的因素主要有研究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不够完善、研究生培养基地数量不足和硬件建设条件相对落后等。 (一)研究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产学研合作背景下,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对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的实现尤为重要。现阶段,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仍然沿袭的是传统的学术型硕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课程内容不够丰富,课程设置方面以基础课程为主,涉及的化工工程设计、专利撰写、职业资格认证等应用性课程较少,重视理论课程而忽视了实践课程。校内任课老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一般只注重传统专业知识的灌输,而没有通过一些实用性的科学原理探究等课程来激发研究生的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造成所培养的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创新意识较弱、原始创新能力不够,难以对化工行业中的相关瓶颈问题进行系统、深入地思考与分析。校外合作企业的导师指导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局限于研究生在企业的课题选择方面进行适当的指导与建议,而没有将相关化工企业的具体案例或产品关键生产技术传授给研究生,造成所培养的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工程应用能力不强,进而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高校、相关化工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已取得一定效果。但在高校、相关化工企业合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对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包含课程理论学习、企业实践训练、毕业论文撰写等阶段未进行系统全面的跟进和管理,缺乏有效的考核与衡量机制。对实践基地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化学工程专业硕士进入相关合作化工企业后,未明确实习企业的职责和要求,造成企业对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缺乏饱满的热情,一味追求企业的生产效益,为研究生提供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与实践训练,未能让研究生真正参与到企业的一些关键生产技术或管理中去,忽视了对研究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此外,对企业指导教师亦未建立合理的激励和考核机制,没有明确企业导师的工作职责和权利,没有充分调动企业导师的积极性或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研究生在企业实践时一般由企业导师带、教,企业导师平时主要忙于自己的项目技术开发或参加外面的学术交流活动,未能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指导研究生的实践训练,这样也不利于校内指导教师掌握研究生在企业实习的即时状态,造成学校对研究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管理与监督有着一定的“盲区”。同时,高校与合作的化工企业之间对接频率与合作深度仍然不够,相互之间缺少完善的交流活动机制。势必会影响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化学工程专业硕士联合培养机制还不够完善,需进一步的改革与优化。 (三)研究生实习基地数量不足和硬件建设条件相对落后 在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基础理论指导工程实践应用,也可通过实践学习来丰富理论知识。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实习基地是研究生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亦是高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研究生的枢纽,有助于高校与企业之间通过产学研合作搭建人才联合培养及相关科技成果共享平台。通过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在相关化工企业的社会实践训练,让研究生更好地从简单的课堂学习转向错综复杂的企业实际生产,有利于研究生的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促进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科研创新与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整体培养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越来越重视,化学工程专业硕士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加上一些化工企业由于环保问题不断转型升级,校、企联合培养基地数量出现了严重不足现象,难以满足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需求。造成研究生不能很好地选择实践的企业,在企业进行的社会实践往往与自己所选课题发生脱节,有时实践训练甚至流于形式,半年以上的实习时间不能得到保证,因而使研究生的企业实践与拟定的培养目标相偏离,不能很好地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另外,一些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仪器设备陈旧和硬件建设条件相对落后。研究生实习的某些化工企业,用于化工产品的生产设备及相关分析检测仪器都比较古老,由于企业建设基金投入较少,其生产设备或检测仪器不能及时更新换代。而化工行业技术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对化工领域高层次、专业型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现有的实习训练设备或场所建设已远远达不到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实践要求,因此无法提供良好的、先进的研究生工程实践训练环境与硬件条件,势必会影响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产学研合作下促进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一)优化研究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工程性与应用性”的专业与行业特色,在其教学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坚持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兼顾原则,除了开设高等化学反应工程、现代有机合成新技术、高等有机化学、现代分离技术、精细化学品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外,还应注重开设化工工程设计、产品分析技术、现代化工进展、科研实践、专利申请与撰写、职业资格认证等应用性课程。让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和熟悉现代化工的特点、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趋势以及化工行业各领域实际生产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由理论知识学习向实践课程学习过渡,学到更为丰富的化工领域的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打破常规的课堂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可采用探究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与发散思维能力,淡化校内任课教师与校外合作企业指导教师的界限,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方式,校内授课教师除了讲解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外,应顺应现代经济发展和化工行业的需求,及时调整与更新教学内容,要重视学生实践知识能力的培养,可适当增加社会生产中的相关化工企业案例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另外也可多次邀请化工企业中阅历丰富、专业技术水平高的高级工程师或总经理进入学校举办讲座,把企业中的化工产品生产新技术与新工艺、专利撰写或化工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向研究生讲解,这样让研究生了解化工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和发展动态,同时使研究生的知识面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拓宽,进而促进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发现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 (二)建立和完善校企产学研融合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 产学研合作一般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本着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原则,通过各自主体优势互补,在教学、科研、生产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采取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应用相结合,来培养适合相关企业需求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校企产学研融合是专业硕士教育的重要途径,也为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化学工程专业硕士来说,即以化工行业需求为起点,充分利用高校和相关化工企业各自的优势,通过校内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的有机融合,培养出综合型、宽口径化工专业高层次人才。因此,高校与相关化工企业联合培养化学工程专业硕士时,应以提升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创新能力为目的,通过高校与相关化工企业的通力产学研融合,在研究生课程教学、校企指导教师职责、实践基地职责、社会实践能力评估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管理与评价机制,确保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的各个环节顺利开展。学校与企业在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时应明确双方在联合培养化学工程专业硕士人才中各自的地位、作用和职责,充分整合资源,从而提高研究生的整体培养质量。学校应结合化工行业需求,及时调整研究生培养目标,同时可以邀请化工企业参与商讨及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适当提高研究生实践教学的比例,促进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应用更好地衔接,进而提高研究生的社会竞争力,同时也会大大调动化工企业参与研究生培养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研究生在企业的实践锻炼能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生产技术难题或增强企业的研发,从而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指导教师的综合素养对其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研究生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还需有较好的社会实践经验,这就需要推行校内、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制即双导师制。高校应强化导师遴选与激励机制,明确校内和校外导师各自的义务与职责,结合研究生培养基地情况,制定合理的导师评价体系,采取一定的激励政策来激发校内、校外导师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将校内和校外双导师的指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进而提高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科研创新与应用能力。在校内导师聘任时,一般优先考虑科研水平强、与企业有产学研项目合作经历的教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主要指导研究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校内课题研究及毕业论文的完成与答辩等,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在校外企业导师聘任时,优先考虑企业中工作责任心强、专业知识丰富、技术开发水平高的工程师或总经理,主要指导研究生在企业的工程实习、新产品研发、技术更新等,让学生在校内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更好的拓展,有利于丰富研究生的实践经验,促进研究生解决问题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的提升。校内、校外导师需要加强彼此间的对话与交流,重视研究生平时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关注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动态,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时调整。鼓励校内博士、教授借助于产学研项目的合作,到相关化工企业担任科技顾问,积极参与企业中的产品设计、生产及研发等工作,熟悉企业中的先进装备与生产技术,了解化工学科发展的新动态,丰富了校内教师的工程应用经验和知识储备,也可为企业创造新的成果与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双导师共同的培养,可将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连接起来,有利于高校与企业间产学研合作深度融合,促进研究生更好、更快地成长,为化工行业培养出职业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 (三)加强研究生实习基地和平台建设 研究生实习基地和平台为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专业实践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和环境。因此,高校应积极响应化工行业需求,按照互惠互利与合作双赢的原则,鼓励学校导师加强与相关化工领域规模以上企业产学研项目合作,以此为契机,与相关化工企业建立长期的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实践基地,有利于研究生进入企业后直接参与相关课题开发研究,促进研究生由校内理论学习向企业实践学习更好地过渡,增加研究生接触企业先进仪器设备或生产技术的机会,提高研究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积累更多的工程实践经验。相关化工企业在联合培养研究生时,要有战略眼光和大局意识,应及时更新企业中的生产设备与检测仪器,为化学工程专业硕士提供更为优越的实践环境与场所,在工程实践应用、先进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给予研究生全面的指导,将企业中的培养计划更好地融合到研究生的整体培养方案中,充分激发研究生的工程实践积极性,指导研究生投入到企业实际生产中去,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实用性的新知识与新技术,进而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职业素养。高校与企业也可针对化工行业突出问题,结合校企双方的特色与优势,构建联合研发平台或工程研究中心,有助于化学工程专业硕士了解化工行业新动态和拓宽其学术视野,可促进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为校企联合创新、共同攻关企业相关研发项目或生产技术难题奠定良好的基础,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惠互利与共同发展。 三、结语 产学研合作视域下,优化研究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建立和完善校企产学研融合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加强研究生实习基地和平台建设,重视研究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化工行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提高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科研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为化工行业培养出创新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 [1]张志红,潘紫微.全日制专业硕士: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32-136. [2]杨斌.区域产学研体系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以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J].测绘工程,2015(3):74-7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各行各业对专业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化工行业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与人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新时代下,随着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加大,对化工类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化工行业的许多分支仍存在着一些生产技术瓶颈,这些瓶颈问题严重制约着化工行业向前发展。因此,这就需要更快、更好地发展化学工程专业硕士教育,为化工行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而高校与相关化工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化学工程专业硕士是培育化工行业急需的实践型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可促进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更好地结合。一、现阶段影响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产学研合作视域下,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的目标是根据社会实际生产需求,依托高校、化工企业或院所的全面合作,发挥各自主体优势,培养研究生熟练掌握相关化工产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及通过相关化工企业工程实践训练以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实践问题的应用能力。然而,现阶段我国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提升较慢,其制约的因素主要有研究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不够完善、研究生培养基地数量不足和硬件建设条件相对落后等。(一)研究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产学研合作背景下,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对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的实现尤为重要。现阶段,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仍然沿袭的是传统的学术型硕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课程内容不够丰富,课程设置方面以基础课程为主,涉及的化工工程设计、专利撰写、职业资格认证等应用性课程较少,重视理论课程而忽视了实践课程。校内任课老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一般只注重传统专业知识的灌输,而没有通过一些实用性的科学原理探究等课程来激发研究生的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造成所培养的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创新意识较弱、原始创新能力不够,难以对化工行业中的相关瓶颈问题进行系统、深入地思考与分析。校外合作企业的导师指导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局限于研究生在企业的课题选择方面进行适当的指导与建议,而没有将相关化工企业的具体案例或产品关键生产技术传授给研究生,造成所培养的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工程应用能力不强,进而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二)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不够完善目前,高校、相关化工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已取得一定效果。但在高校、相关化工企业合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对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包含课程理论学习、企业实践训练、毕业论文撰写等阶段未进行系统全面的跟进和管理,缺乏有效的考核与衡量机制。对实践基地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化学工程专业硕士进入相关合作化工企业后,未明确实习企业的职责和要求,造成企业对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缺乏饱满的热情,一味追求企业的生产效益,为研究生提供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与实践训练,未能让研究生真正参与到企业的一些关键生产技术或管理中去,忽视了对研究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此外,对企业指导教师亦未建立合理的激励和考核机制,没有明确企业导师的工作职责和权利,没有充分调动企业导师的积极性或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研究生在企业实践时一般由企业导师带、教,企业导师平时主要忙于自己的项目技术开发或参加外面的学术交流活动,未能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指导研究生的实践训练,这样也不利于校内指导教师掌握研究生在企业实习的即时状态,造成学校对研究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管理与监督有着一定的“盲区”。同时,高校与合作的化工企业之间对接频率与合作深度仍然不够,相互之间缺少完善的交流活动机制。势必会影响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化学工程专业硕士联合培养机制还不够完善,需进一步的改革与优化。(三)研究生实习基地数量不足和硬件建设条件相对落后在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基础理论指导工程实践应用,也可通过实践学习来丰富理论知识。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实习基地是研究生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亦是高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研究生的枢纽,有助于高校与企业之间通过产学研合作搭建人才联合培养及相关科技成果共享平台。通过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在相关化工企业的社会实践训练,让研究生更好地从简单的课堂学习转向错综复杂的企业实际生产,有利于研究生的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促进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科研创新与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整体培养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越来越重视,化学工程专业硕士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加上一些化工企业由于环保问题不断转型升级,校、企联合培养基地数量出现了严重不足现象,难以满足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需求。造成研究生不能很好地选择实践的企业,在企业进行的社会实践往往与自己所选课题发生脱节,有时实践训练甚至流于形式,半年以上的实习时间不能得到保证,因而使研究生的企业实践与拟定的培养目标相偏离,不能很好地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另外,一些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仪器设备陈旧和硬件建设条件相对落后。研究生实习的某些化工企业,用于化工产品的生产设备及相关分析检测仪器都比较古老,由于企业建设基金投入较少,其生产设备或检测仪器不能及时更新换代。而化工行业技术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对化工领域高层次、专业型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现有的实习训练设备或场所建设已远远达不到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实践要求,因此无法提供良好的、先进的研究生工程实践训练环境与硬件条件,势必会影响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二、产学研合作下促进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措施(一)优化研究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为了突出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工程性与应用性”的专业与行业特色,在其教学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坚持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兼顾原则,除了开设高等化学反应工程、现代有机合成新技术、高等有机化学、现代分离技术、精细化学品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外,还应注重开设化工工程设计、产品分析技术、现代化工进展、科研实践、专利申请与撰写、职业资格认证等应用性课程。让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和熟悉现代化工的特点、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趋势以及化工行业各领域实际生产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由理论知识学习向实践课程学习过渡,学到更为丰富的化工领域的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打破常规的课堂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可采用探究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与发散思维能力,淡化校内任课教师与校外合作企业指导教师的界限,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方式,校内授课教师除了讲解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外,应顺应现代经济发展和化工行业的需求,及时调整与更新教学内容,要重视学生实践知识能力的培养,可适当增加社会生产中的相关化工企业案例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另外也可多次邀请化工企业中阅历丰富、专业技术水平高的高级工程师或总经理进入学校举办讲座,把企业中的化工产品生产新技术与新工艺、专利撰写或化工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向研究生讲解,这样让研究生了解化工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和发展动态,同时使研究生的知识面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拓宽,进而促进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发现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二)建立和完善校企产学研融合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产学研合作一般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本着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原则,通过各自主体优势互补,在教学、科研、生产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采取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应用相结合,来培养适合相关企业需求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校企产学研融合是专业硕士教育的重要途径,也为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化学工程专业硕士来说,即以化工行业需求为起点,充分利用高校和相关化工企业各自的优势,通过校内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的有机融合,培养出综合型、宽口径化工专业高层次人才。因此,高校与相关化工企业联合培养化学工程专业硕士时,应以提升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创新能力为目的,通过高校与相关化工企业的通力产学研融合,在研究生课程教学、校企指导教师职责、实践基地职责、社会实践能力评估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管理与评价机制,确保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的各个环节顺利开展。学校与企业在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时应明确双方在联合培养化学工程专业硕士人才中各自的地位、作用和职责,充分整合资源,从而提高研究生的整体培养质量。学校应结合化工行业需求,及时调整研究生培养目标,同时可以邀请化工企业参与商讨及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适当提高研究生实践教学的比例,促进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应用更好地衔接,进而提高研究生的社会竞争力,同时也会大大调动化工企业参与研究生培养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研究生在企业的实践锻炼能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生产技术难题或增强企业的研发,从而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指导教师的综合素养对其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研究生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还需有较好的社会实践经验,这就需要推行校内、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制即双导师制。高校应强化导师遴选与激励机制,明确校内和校外导师各自的义务与职责,结合研究生培养基地情况,制定合理的导师评价体系,采取一定的激励政策来激发校内、校外导师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将校内和校外双导师的指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进而提高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科研创新与应用能力。在校内导师聘任时,一般优先考虑科研水平强、与企业有产学研项目合作经历的教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主要指导研究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校内课题研究及毕业论文的完成与答辩等,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在校外企业导师聘任时,优先考虑企业中工作责任心强、专业知识丰富、技术开发水平高的工程师或总经理,主要指导研究生在企业的工程实习、新产品研发、技术更新等,让学生在校内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更好的拓展,有利于丰富研究生的实践经验,促进研究生解决问题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的提升。校内、校外导师需要加强彼此间的对话与交流,重视研究生平时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关注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动态,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时调整。鼓励校内博士、教授借助于产学研项目的合作,到相关化工企业担任科技顾问,积极参与企业中的产品设计、生产及研发等工作,熟悉企业中的先进装备与生产技术,了解化工学科发展的新动态,丰富了校内教师的工程应用经验和知识储备,也可为企业创造新的成果与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双导师共同的培养,可将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连接起来,有利于高校与企业间产学研合作深度融合,促进研究生更好、更快地成长,为化工行业培养出职业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三)加强研究生实习基地和平台建设研究生实习基地和平台为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专业实践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和环境。因此,高校应积极响应化工行业需求,按照互惠互利与合作双赢的原则,鼓励学校导师加强与相关化工领域规模以上企业产学研项目合作,以此为契机,与相关化工企业建立长期的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实践基地,有利于研究生进入企业后直接参与相关课题开发研究,促进研究生由校内理论学习向企业实践学习更好地过渡,增加研究生接触企业先进仪器设备或生产技术的机会,提高研究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积累更多的工程实践经验。相关化工企业在联合培养研究生时,要有战略眼光和大局意识,应及时更新企业中的生产设备与检测仪器,为化学工程专业硕士提供更为优越的实践环境与场所,在工程实践应用、先进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给予研究生全面的指导,将企业中的培养计划更好地融合到研究生的整体培养方案中,充分激发研究生的工程实践积极性,指导研究生投入到企业实际生产中去,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实用性的新知识与新技术,进而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职业素养。高校与企业也可针对化工行业突出问题,结合校企双方的特色与优势,构建联合研发平台或工程研究中心,有助于化学工程专业硕士了解化工行业新动态和拓宽其学术视野,可促进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为校企联合创新、共同攻关企业相关研发项目或生产技术难题奠定良好的基础,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惠互利与共同发展。三、结语产学研合作视域下,优化研究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建立和完善校企产学研融合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加强研究生实习基地和平台建设,重视研究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化工行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提高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的科研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为化工行业培养出创新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参考文献[1]张志红,潘紫微.全日制专业硕士: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32-136.[2]杨斌.区域产学研体系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以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J].测绘工程,2015(3):74-77.

文章来源:化学工程与装备 网址: http://hxgcyzb.400nongye.com/lunwen/itemid-2094.shtml


上一篇: 暂无
下一篇: 经济体制改革论文_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 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化学工程与装备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